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〔七月廿五日更新〕

歡迎開開心心齊吹水
Post Reply
User avatar
韋信
Posts: 1960
Joined: Thu Oct 23, 2014 10:54 pm
Location: 唔比著黃衫踢波既球場
Contact: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九月三十日更新〕

Post by 韋信 »

『芒角』、『亡角』還是『網閣』?

最近拜讀一篇網上文章:《Mongkok 不是旺角》,本來我從來不讀不明來歷的網上文章,但因為我曾經寫過『旺角』地名源考(見《港鐵路線圖趣談》),我便刻意去讀一讀。文章指旺角的原名是亡角及網閣,並列出了《新安縣全圖》及一百六十多年前的書信作引證,但有眼利的網友看出《新安縣全圖》所寫的是『芒角』不是『亡角』,作者又沒有進一步指『亡角』地名的意思,我也只好姑妄聽之便算。另外,要源考中文地名,怎會去找當年外國編著的地圖?應該翻查《新安縣誌》更為可靠。

究竟是『芒角』、『亡角』還是『網閣』?香港開阜初期,超過九成居民是文盲,讀音是 Mong Kok 是錯不了,但要追查哪個是正字可以『審死官』。例如文章提及的『深水埗』,『埗』是碼頭的意思,本地以同音字指碼頭的地名,先後曾用埗、步、埔及埠,哪一個算正字?其實掌故者,只是野史而矣,大家當故仔聽聽便可,不用深究。只是文章說:
『這個懸案一直到2002年作者從英國回流到北京的一批原始歷史資料中才得到破解。』
似乎太少看本地的掌故專家吧。我在《漫談〈靜夜思〉》裡說過,每隔一段時間,總會有人翻出一些開心大發現,並編造一個很有故事性的發現過程:
『數年前更有報導說是留學日本某某學生發現當中錯誤,甚至連中國的學者也被蒙在鼓裡云云,那只不過是記者一廂情願的想法,並不正確。』
『旺角』的錯誤是 2002 年才從英國回流的歷史資料才被發現?也許那也是作者一廂情願的想法吧。

449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cchu.com/?p=2341
User avatar
韋信
Posts: 1960
Joined: Thu Oct 23, 2014 10:54 pm
Location: 唔比著黃衫踢波既球場
Contact: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十月五日更新〕

Post by 韋信 »

西環與西營盤

上回說過港鐵車站名字的故事(見《港鐵路線圖趣談》),因應新的西港島線,也順勢延續這個話題。話說該條伸延線路加開了三個車站,分別為西營盤站、香港大學站及堅尼地城站,無獨有偶,全部都位於西環範圍之內。而西環、西營盤及堅尼地城三個地名竟然可以互通。

先說西環,究竟西環的英文名稱是什麼?我在互聯網上找圖,發現小巴有時會把西環譯作『Sai Wan』,但更多時候會譯作『Kennedy Town』(那不是堅尼地城嗎?)。而在維基百科裡提及,往西環的小巴也曾用『Sai Ying Pun』這個英文名稱1。有趣的是,其他交通工具卻對西環又有另一個英文譯名,例如中華巴士年代已把西環譯作『West Point』,這個譯名一直沿用至今。而舊西環電車總站也用『West Point』這個譯名。更奇怪的是,我在一幅老照片裡,穩約看見『West Point』的中文譯名卻不是西環,而是『石塘咀』。

原來西環這個名字一直沒有正統的英文譯名,該名字源於十九世紀中期的『四環九約』。四環是指西環、上環、中環及下環,因為當時中西區已經高度發展,所以要區分四個區域來管理。但四環只是當年華人約定俗成的名字,從來沒有正式的官方譯名,極其量是『Western District』(西區)。

嚴格來說,西環譯作『West Point』亦不太正確,因為『West Point』這個地名比西環還要早出現。那裡是當年英軍登陸後駐紮為據點的地方,中文譯名為『西角』,也就是今天的西營盤。西營盤的『營盤』其實是指軍營,而 West Point 的『Point』指 Possession Point,即佔領角。有說西營盤是張保仔的大本營,這個說法早已被香港掌故學者葉靈鳳否定2。其實只要細心想一想,當年的九龍汛(九龍寨城)和紅香爐汛(銅羅灣)是清政府駐軍地方,負責剿滅海盜。張保仔既然是海盜首領,便是吃了豹子膽,也不敢在兩軍營隔鄰設營。

1.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" onclick="window.open(this.href);return false;西環
2. 見《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》葉靈鳳著・1970年初版

446

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cchu.com/?p=2248
User avatar
nomed
Posts: 546
Joined: Tue Oct 28, 2014 9:10 pm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十月五日更新〕

Post by nomed »

韋信 wrote: 西環與西營盤

上回說過港鐵車站名字的故事(見《港鐵路線圖趣談》),因應新的西港島線,也順勢延續這個話題。話說該條伸延線路加開了三個車站,分別為西營盤站、香港大學站及堅尼地城站,無獨有偶,全部都位於西環範圍之內。而西環、西營盤及堅尼地城三個地名竟然可以互通。

先說西環,究竟西環的英文名稱是什麼?我在互聯網上找圖,發現小巴有時會把西環譯作『Sai Wan』,但更多時候會譯作『Kennedy Town』(那不是堅尼地城嗎?)。而在維基百科裡提及,往西環的小巴也曾用『Sai Ying Pun』這個英文名稱1。有趣的是,其他交通工具卻對西環又有另一個英文譯名,例如中華巴士年代已把西環譯作『West Point』,這個譯名一直沿用至今。而舊西環電車總站也用『West Point』這個譯名。更奇怪的是,我在一幅老照片裡,穩約看見『West Point』的中文譯名卻不是西環,而是『石塘咀』。

原來西環這個名字一直沒有正統的英文譯名,該名字源於十九世紀中期的『四環九約』。四環是指西環、上環、中環及下環,因為當時中西區已經高度發展,所以要區分四個區域來管理。但四環只是當年華人約定俗成的名字,從來沒有正式的官方譯名,極其量是『Western District』(西區)。

嚴格來說,西環譯作『West Point』亦不太正確,因為『West Point』這個地名比西環還要早出現。那裡是當年英軍登陸後駐紮為據點的地方,中文譯名為『西角』,也就是今天的西營盤。西營盤的『營盤』其實是指軍營,而 West Point 的『Point』指 Possession Point,即佔領角。有說西營盤是張保仔的大本營,這個說法早已被香港掌故學者葉靈鳳否定2。其實只要細心想一想,當年的九龍汛(九龍寨城)和紅香爐汛(銅羅灣)是清政府駐軍地方,負責剿滅海盜。張保仔既然是海盜首領,便是吃了豹子膽,也不敢在兩軍營隔鄰設營。

1.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" onclick="window.open(this.href);return false;西環
2. 見《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》葉靈鳳著・1970年初版

446

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cchu.com/?p=2248

今編比上次有趣
User avatar
sorry
Posts: 520
Joined: Wed Nov 12, 2014 12:33 pm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十月五日更新〕

Post by sorry »

^:)^ ^:)^ ^:)^ :-bd :-bd :-bd
ImageImageImageImage
Northstar
Posts: 432
Joined: Fri Oct 31, 2014 11:46 am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十月五日更新〕

Post by Northstar »

:-!
User avatar
韋信
Posts: 1960
Joined: Thu Oct 23, 2014 10:54 pm
Location: 唔比著黃衫踢波既球場
Contact: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十月十二日更新〕

Post by 韋信 »

誰創作了《每當變幻時》?

年初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給盧國沾先生頒了一個金針獎。在盧國沾眾多出色作品之中,《每當變幻時》必然是其代表作之一,歌詞中慨嘆時日一去不返的蒼涼,對九七過後的香港人而言,更是百感交集。說起《每當變幻時》這首歌,作曲者原來一直被張冠李戴。在 Google 搜尋『每當變幻時 作曲』時,仍然發現不少結果顯示作曲者為『周藍萍』。實情是《每當變幻時》原曲為台灣日治時期的日文歌《莎韻之鐘》,網上資料顯示作曲者為古賀政男。錯誤流傳了一段頗長日子,更有人懷疑當年周藍萍盜用云云。

其實《每當變幻時》翻唱自國語歌《月光小夜曲》,而《月光小夜曲》的原曲被發現過程頗有戲劇性,以下是一段從網上找來的資料:
莎韻的故事沉寂了 近 60 年之後,歷史的記憶又被喚醒。民國 81 年(1992),一位16歲的日本高中女生來台參加羽球賽, 在 KTV 唱卡拉 OK 時,聽到《夜(月)光小夜曲》,很喜歡這首歌,回國後將這段遊記投稿報刊。經過媒體追查,才得知這首歌的原曲是《莎韻之鐘》,後來日本 NHK 電台前來台灣拍攝《莎韻之鐘》記錄片, 追尋這段殖民地時期的歷史往事。1
畢竟知道這個宜蘭故事的人不多,也就沒有人來紏正《月光小夜曲》資料上的錯誤。都拜互聯網普及所賜,資訊流通發達了,甚至有人把《莎韻之鐘》放上 Youtube,才逐漸揭露了這個誤傳。

然而,這個誤傳跟周藍萍無關,更談不上盜用。據知《每當變幻時》的前身《月光小夜曲》最早出現於 1962 年台灣張清真的《一曲寄情郎》大碟,當時的歌紙只寫上『周藍萍編曲』,然而張清真並未把《月光小夜曲》唱紅。四年後,紫薇把這歌唱紅了起來,但在其大碟的歌紙上,竟然錯誤把《月光小夜曲》由『周藍萍編曲』抄成『周藍萍曲』。往後的《月光小夜曲》和《每當變幻時》翻唱版本,有一部分作曲填詞從缺,但其餘都寫錯為周藍萍作曲。

到八十年代初,蔡琴《不了情》大碟內的《月光小夜曲》,周藍萍忽然又被兼任了填詞,這個錯誤不知到是從《不了情》開始,還是更早之前已有。往後的《月光小夜曲》便被統一為周藍萍作曲及填詞。自始《每當變幻時》便寫錯周藍萍為作曲者,直至 2007 年的楊千嬅版本,這個錯誤也沒有被糾正過來。說到錯得最離譜的例子,要算 1988 年徐小鳳《別亦難》大碟內的《月光小夜曲》,作曲人竟然寫上了『王福齡』。假如最早的《一曲寄情郎》大碟裡的資料沒錯的話,周藍萍根本沒說過自己是作曲者,至於周藍萍是否《月光小夜曲》的填詞人呢?我看這方面的資料也值得商榷。

1. http://www.tonyhuang39.com/tony0679/tony0679.html" onclick="window.open(this.href);return false;

鳴謝中文大學圖書館及中文大學音樂系資料館

451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cchu.com/?p=2382











User avatar
r32
Posts: 571
Joined: Tue Oct 28, 2014 4:58 pm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十月十二日更新〕

Post by r32 »

:ymapplause: :ymapplause: :ymapplause:
User avatar
京.
Posts: 557
Joined: Tue Oct 28, 2014 3:53 pm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十月十二日更新〕

Post by 京. »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G8nNSdue-U" onclick="window.open(this.href);return false;

上傳日期:2011年8月12日

9月29日,台灣第一大報《台灣日日新報》刊出簡要新聞報導,標題為「番婦溪流に落ち­,行方不明となる」(蕃婦落溪,行蹤不明)。報導中以數行文字簡單說明學生莎韻為了送­別田北警手,搬運其
行李下山經南溪時,失足墜落南溪以致下落不明。
經多日搜尋未果後,同年11月26日,莎韻所屬之半官方性質女子青年團團體「少女青年­團」團員,頒贈一座刻有「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」(愛國少女莎韻之鐘)字樣的銅鐘給相關­人員,至此,「莎韻
之鐘」一詞成為台日兩地新聞爭相報導的焦點,也開始形成一個重要的歷史/文化符號。

同年底,太平洋戰爭爆發,「莎韻之鐘」更成了號召原住民加入「高砂義勇隊」的重要宣傳­工具。為了落實皇民化教育,日治政府 除了請台灣知名作家吳漫沙為莎韻立傳外,還有演出話劇、徵求詞曲
灌錄唱片等一連串相關活動,同名歌曲由1940年代名歌手渡邊はま子(渡邊濱子)演­唱。發行不久後,曾風靡 港、台、日、滬等地。

1942,台灣總督府出資請民間電影業者於台灣中部霧社開拍電影《莎韻之鐘》,更請來­當年紅極一時的李香蘭擔綱演出(該片翌年在台、日、華北、上海、滿洲等地上映)。李香­蘭除了演女主角莎韻之外
,也演唱電影主題曲《莎韻之歌》。而渡邊はま子所演唱的《莎韻之鐘》,反而成為該片的­插曲。

必須分辨清楚的是,1960年代由周藍萍重新填詞的國語流行歌曲《月光小夜曲》,是翻­唱自渡邊はま子的《莎韻之鐘》,而非李香蘭所唱的《莎韻之歌》。

由古賀夫政夫作曲的《莎韻之鐘》,不可否認是一首容易讓人琅琅上口的好曲,走紅長達7­0年。《月光小夜曲》從早期的紫薇、中期的蔡琴到近年的江惠都翻唱過。
User avatar
韋信
Posts: 1960
Joined: Thu Oct 23, 2014 10:54 pm
Location: 唔比著黃衫踢波既球場
Contact: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十月十二日更新〕

Post by 韋信 »

京. wrote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G8nNSdue-U

上傳日期:2011年8月12日

9月29日,台灣第一大報《台灣日日新報》刊出簡要新聞報導,標題為「番婦溪流に落ち­,行方不明となる」(蕃婦落溪,行蹤不明)。報導中以數行文字簡單說明學生莎韻為了送­別田北警手,搬運其
行李下山經南溪時,失足墜落南溪以致下落不明。
經多日搜尋未果後,同年11月26日,莎韻所屬之半官方性質女子青年團團體「少女青年­團」團員,頒贈一座刻有「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」(愛國少女莎韻之鐘)字樣的銅鐘給相關­人員,至此,「莎韻
之鐘」一詞成為台日兩地新聞爭相報導的焦點,也開始形成一個重要的歷史/文化符號。

同年底,太平洋戰爭爆發,「莎韻之鐘」更成了號召原住民加入「高砂義勇隊」的重要宣傳­工具。為了落實皇民化教育,日治政府 除了請台灣知名作家吳漫沙為莎韻立傳外,還有演出話劇、徵求詞曲
灌錄唱片等一連串相關活動,
同名歌曲由1940年代名歌手渡邊はま子(渡邊濱子)演­唱。發行不久後,曾風靡 港、台、日、滬等地。

1942,台灣總督府出資請民間電影業者於台灣中部霧社開拍電影《莎韻之鐘》,更請來­當年紅極一時的李香蘭擔綱演出(該片翌年在台、日、華北、上海、滿洲等地上映)。李香­蘭除了演女主角莎韻之外
,也演唱電影主題曲《莎韻之歌》。而渡邊はま子所演唱的《莎韻之鐘》,反而成為該片的­插曲。

必須分辨清楚的是,1960年代由周藍萍重新填詞的國語流行歌曲《月光小夜曲》,是翻­唱自渡邊はま子的《莎韻之鐘》,而非李香蘭所唱的《莎韻之歌》。

由古賀夫政夫作曲的《莎韻之鐘》,不可否認是一首容易讓人琅琅上口的好曲,走紅長達7­0年。《月光小夜曲》從早期的紫薇、中期的蔡琴到近年的江惠都翻唱過。
這段資料有點奇怪,《莎韻之鐘》既然是日本軍國主義電影,當時仍在抗戰,何解歌曲會『風靡 港、台、日、滬等地』?除非是日治政府強行在電台不斷播放,若然如此,『風靡』之說其實可圈可點。
User avatar
nomed
Posts: 546
Joined: Tue Oct 28, 2014 9:10 pm

Re: 自家製本土源考手記(每周更新)〔十月十二日更新〕

Post by nomed »

:ymapplause: :ymapplause: :ymapplause: :ymapplause:
Post Reply